帐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项目 >> 阅读文章

朱汉章教授与小针刀疗法

来源: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01-04

    朱汉章教授,男,汉族,1949年8月20日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人。全国著名“小针刀疗法”发明者、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历任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医骨伤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理事长(后称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刀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针刀方向负责人等职,先后被聘为美国中医跌打伤科协会名誉顾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洲执照针灸医师公会学术顾问、美洲中医药针灸协会学术顾问,以及美国科学院外伤应激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朱汉章同志酷爱中医,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探索,1976年在沭阳县从事医疗工作期间,发明了“小针刀疗法”,并毕生致力于其推广应用、理论探索、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为针刀医学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针刀医学奠基人。

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院长得自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手术疗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医疗技术。该疗法具有见效快、损伤小、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花钱少等优点,是疼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器具简介

小针刀是将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小型治疗器具。它是由13Cr及14Cr做成,弹性好、韧性大、硬度适宜、不易折断、不易弯针。小针刀分针体、针柄及刀刃三个组成部分。按其针体粗细不同分I、II、III三个类型。II、III型较粗,骨科常用,I型较细,疼痛科常用。I型小针刀的针柄长2cm,成扁葫芦状,便于握持和定向,针体直径和刀刃长度为0.8cm,针柄和刀刃在同一平面,根据针体长度不同又分四个号,I号长15cm、4号长5cm。 

二、小针刀疗法的效应

1.    针刺效应:小针刀可像针灸针一样用来针刺穴位。因其针体比针灸针稍粗,故刺激作用更强;因其顶端有刀刃、锐利,故快速进皮时没有明显痛感,因针体坚韧又有针柄,故运针更容易,但不宜行捻转手法。

2.    针刺及手术的综合效应:如果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敏感穴位和病变组织,就需利用小针刀的针刺效应刺激穴位,并利用其手术效应对病变组织施行手术治疗,使其两种效应综合发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往往大敏感穴位,如风市穴,又均有突出的椎间盘和肥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神经根,这种情况就可先利用小针刀刺鬆风市穴,产生很强的酸麻胀感,并使这种针感上传至腰,下传至膝甚至小腿,在利用小针刀经椎板间切割黄韧带,经椎间孔鬆解粘连组织,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牵拉,进而进针达硬膜囊前间隙切削突出的椎间盘及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其它组织,再退针刀至皮下调整进针角度后进针刀到椎间隙,行椎间隙减压,给可能还给的椎间盘造成夏位条件。再如体性膝关节炎病人,如合併滑膜炎,往往有敏感穴位 – 血海,这种病人就应先行向海穴针刺,在切消磨平胫骨内外髁、髋骨及髁间隆突的骨刺,鬆解其周围粘连的软组织。

三、适应症

1.    因软组织损伤,炎症而引起的顽固性病点:由外力损伤、慢性劳损、风寒潮湿侵袭而引起的各部分肌筋膜综合症,由病理损伤和手术瘢痕,肌注感染引起的粘连,往往有明显的硬结或条索,产生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一般治疗方法无明显效果。应用小针刀的手术效应可鬆解粘连,切碎硬结,迅速解除疼痛,恢复功能。

2.    滑囊炎: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的滑囊受急慢性损伤后引起炎症,使滑囊内分泌物增多,囊内压力增高,产生胀病。同时胀大的滑囊又可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产生疼痛,这种病变用一般方法治疗难以奏效,採用小针刀将囊壁切开数孔,往往立即解除疼痛,搔刮滑囊内壁,注入某些药物,可防止复发。

3.    各种腱鞘炎、韧带炎引起的病、麻和功能障碍:如医指肌腱腱鞘炎、桡骨苓突处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跟腱炎、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蹠管综合症等,可用小针刀切开肥厚的腱鞘,鬆动粘连的肌腱、切开剥离挛缩的韧带病解除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迅速缓解或消除症状。

4.    嵴柱的某些病变:如手术治疗性不强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非骨性椎管狭窄症者,可用小针刀切割挛缩的韧带、肥厚的变节囊,剥离粘连的肌肉、筋膜,切尚磨平增生的椎体侧后缘和上下关节突从而扩大椎间孔,亦可将针刀刺入椎间隙进行减压,给手法或牵引还纳椎间盘创造条件。

5.    四肢关节的退行性或损伤性病变:如肩固炎、肱骨外上髁炎或内上髁炎、骨性膝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跟骨刺等均可选用小针刀疗法。

6.    神经卡压综合症:因软组织粘连,瘢痕、牵拉压迫神经干引起的疼痛、麻木、营养障碍等综合症,可用小针刀鬆解粘连,切碎瘢痕、解除压迫,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腰L3横突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等均可採用小针刀疗法而迅速治癒。

7.    缺向性骨坏死:如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可用小针刀行髋关节腔和骨髓腔减压,改善静脉回流,解除疼痛,停止病情进展并进康复。

8.    某些有体表反应点的内脏疾患:如溃疡病、胃肠痉挛、过敏性结肠炎、胆囊炎、心律紊乱、心绞痛等,可在背部\膀胱经的相应穴位找到硬结,条索并有压痛,针刺这些穴位,可起一定治疗作用。

9.    骨干骨折的畸形癒合:骨干骨折畸形癒合后,影响功能,产生疼痛,必须矫正。手术切开,锉去骨痂,重新对位,内固定,因破坏了血供,易致骨不连。应用II或III型小针刀在畸形癒合处经皮刺入,骨痂锉孔,手法折骨,重新复位,再行外固定,解决了骨不连的问题。

10.其它:利用针刀疗法治疗肌性斜颈、痔疮、肛裂、血管球瘤,亦有成功报导。

四、禁忌症

1.    发烧、全身感染。

2.    施行部位或周围有感染性。

3.    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

4.    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

5.    出向倾向,凝血功能不全。

6.    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

7.    体格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五、操作方法

小针刀疗法的操作分两部程序,一是针刀刺入,二是针刀运行。

1.    针刀刺入:分以下四个步骤

(1)  定点:通过认真仔细的检查,准确地找到病变的体表投影,痛性结节或条索,或感应很强的穴位,用蘸有龙胆紫的细棉籤或记号笔加以标记。

(2)  定向:根据欲进针处的层次解部确定进针刀的方向,原则是与深层内管,神经、肌纤维的走向平行。但若肌纤维的走向与神经向管的走向不平行,如梨状肌下孔处、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的肌纤维走向是横的,而坐体神经、阴部神经、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走向是纵的,在这种部位进针刀,其方向是能与神经、血管走向保持一致,不必考虑肌纤维。

(3)  加压分离:在进针刀前,先用戴无菌手套的拇指指甲按进针刀方向用力按压进针点,以便其其深层的神经,及血管向侧方移开,避免进针刀时受到损伤。用刀掐按进针点还可使此处的皮肤麻木,减少进针时的痛减。

(4)  刺入:在手拇指用力按压进针点的同时,右手拇、食两个手指捏紧针柄,中、环两个手指扶持针体,小指支在进针点旁,使针刀紧贴拇指指甲快速刺入皮肤。一旦穿透皮肤全层,就应缓慢探索进针,不断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病人有剧痛感,说明针刀刺到了向管壁;一旦病人有酸麻、触电样感觉,说明针刀刺到了神经干。无论病人出现上述两种感觉或其中的任何一种,均应稍退针刀,病调整进针方向约2mm,待病人不再出现剧痛或酸麻,继续进针刀,直达病变层次,或层人出现酸麻胀的明显穴位感应,停止进针。

2.    针刀运行:根据选用的不同效应,採取不同的运行方法。

(1)  针刺效应的运行:按针灸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操作。为保持强的针感和传感效应,事先不做局部麻醉,在准确的穴位进针后,当病人出现明的酸麻胀感,术者手下有针被吸住的感觉时,说明病人得气,针刀到位。利用提插颤抖手法进行刺激。若病人属实型,提插幅度要大、频率要快、刺激时间要长;若病人属虚型,提插幅度要小、频率要慢、刺激时间要短。刺激过程中,若病人没有明显的传感现象,应稍退针并调整进针角度、方向,直到病人出现沿刺激穴位所在经路的传感现象为止,留针10 ~ 15分钟,拔针前再刺激一次。

(2)  手术效应的运行:按手术的原理进行操作。事先行局部麻醉或注射镇痛液。用7号长针头或5号球后针头,快速穿透皮肤直达病变层次,注射镇痛液3 ~ 5 ml,再退针到皮肤内注射少量阵痛液形成皮丘。皮肤和病变层次之间的组织内不注射镇痛液,以便保留神经和向管壁的感觉,利用靠这种感觉避免进针刀时损伤神经、血管。

 局部后进针刀到达病变层次。根据不同病变和部位採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   纵行剥离法:此法适于粘连发生在肌腱附骨点的病例,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针刀刺入达骨面时,行纵行疏剥。若粘连面大,可将针刀退到皮下,稍调角度,再达骨面行纵行疏剥,如此可分几条线纵剥,直到针下完全鬆动。完成每条线的纵剥后,可用针刀刃的平面横向推动肌腱,使其得到较完全鬆解,但不可横向剷剥,以免将肌腱从附骨点跷起。

(2)   横行剥离法:此法适用于粘连发生在肌腱非附骨点的病例,如肌腹处和骨面发生粘连。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达骨面,进行横向剥离,将粘连到骨面上的肌肉、筋膜、韧带剷起,手感针下鬆动时出针。

(3)   切开剥离法:对坚硬而后的瘢痕,需将针刀纵行刺入病直达瘢痕,需将针刀纵行刺入并直达瘢痕,将其切开数刀,再纵行剥离,横行推移,术者感针下鬆动,退出针刀。

(4)   硬结切碎法:某些顽固的、久治不癒的肩周炎,常在肌肉附骨点处如冈上肌腱的肱骨大结节止点,触到坚硬如骨的痛性结节,垂直肌腱方向上稍有动度;经X光线影片证实为钙化块。对这种病变需平行肌腱进针刀,直达硬结,用左手拇、食指将硬结固定,用针刀将其切碎。X光片随访,两个月内彻底吸收,症状完全消失。其它部位的痛性坚硬结节(排除肿瘤),亦可採用相同方法处理。

(5)   切割肌纤维法:由于部分肌纤维紧张或挛缩,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时,可将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刺入,切断少量紧张,挛缩的肌纤维,使症状立刻消失。此法可广泛用于四肢、腰、背、臀部。一般来讲,被切断的肌纤维数量不超过其所在肌肉的1/3,将不影响该块肌肉的功能。

(6)   骨髓腔减压术:缺血性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可採用骨髓腔减压术治疗。病人平卧,尽可能将肢体摆于功能位。若行股骨骨髓腔减压,病人仰卧,髋下垫一薄枕,尽量伸髋伸膝,足趾朝上,确定股骨大转子最突出处垂直皮面刺入和股骨头体表投影两者间连一线,针刀在大转子最突出垂直皮面刺入,直达骨质,左手扶持针体,右手捏紧针柄沿预先定好的连线,朝向股骨头用力将针刀穿透骨皮质,继续在骨髓腔内进针2 ~ 3cm,必要时,将针刀退到皮下,稍向头或尾端移动2mm,再加上法做一次减压。在行骨髓腔减压前,可将不含激素的镇痛液20ml注入髋关节腔,待骨髓腔减压结束后,再用针刀行关节腔减压。再股动脉外侧2cm,腹骨沟下1cm,垂直皮面进针刀,直达关节,若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可在关节间隙部位切割数刀。

(7)   剷削磨平法:这主要是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突出的手术方法。当骨刺长于关节边缘刺鬆滑膜,神经引起疼痛,影响活动,则需用针刀将骨刺剷削磨平。若骨刺长在四肢关节,将刀口线与骨刺轴线垂直刺入,达骨刺顶端或边缘后小幅度提插针刀,将其切削磨平。若骨刺长在椎体后侧缘,则在棘突肩水平外侧4 ~ 5cm处进针刀,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探索进针,直达椎体侧缘,在稍退针刀,压低针柄,使针体与皮肤呈15 ~ 20度角,进针达椎体后缘,不离骨面再继续试探进针,切削突出的椎间盘后缘,解除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

(8)   骨痂锉开法:当骨干骨折畸型癒合并影响功能时,可用II或III型针刀治疗。刀口线和患者纵轴垂直刺入骨痂,在骨折间隙穿锉2 ~ 3孔(较大骨痂7 ~ 8孔)后,手法折骨,复位,外固定。

根据病变情况、部位和治疗目的,可选用上述手术方法的一种或几种。

3.    针刺手术综合效应的运行:不少病例需要利用针刺、手术联合效应。在这种病例,要先按针刺效应的方法运行,在按手术效应的方法运行,顺序不能颠倒。

 

六、注意事项:

1.    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明确疼痛的原因和性质,还要明确病变的组织、器官,病变的确切部位和深浅,确保针刀到达病变的组织和层次,而不损伤正常组织。为确保病人安全,明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重要脏器功能也很重要。

2.    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3.    术者必须具有娴熟的解剖知识。

4.    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5.    防止折针和弯针,在使用前,必须检查针刀有无生锈、裂纹、尤其要格外仔细检查柄体相交处。术者在进行刀法运行,实施鬆解和剥离时,要利用槓杆作用,即以右手小指作为支点,拇食指捏住针柄,利用腕部的活动使针刀摆动;不要用手指顶住针体硬推或硬拉。

6.    防止病人晕针:治疗前,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说明选用小针刀疗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也可请以接受过小针刀治疗的病人,用现身说法来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有晕针史的病人,尽可能採取卧位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发现病人有晕针表现,立即停止治疗。治疗后,要让病人休息几分钟,观察确无不良反应,再让其离去。

7.    防止术后重新粘连: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治疗后要鼓励病人进行治疗部位的早期活动和自我按摩。24小时后,可给予理疗。没有激素禁忌症的病人,应用含激素的镇痛液行治疗部位注射,也是防止粘连的一项有效措施。

8.    适当配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治疗多种疼痛病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能治疗所有的疼痛病症,因此,多数病例,还需要配合应用其他治疗方法,以发挥综合疗法的最大效力。如颈椎病除小针刀疗法外,再配合应用神经阻滞疗法,内服、外用中西药,手法矫治,器具疗法,比单独应用任合一种方法较果都显着。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药外治委员会主办 版权所有@2009-201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9号楼15号底商 电话:+86-010-67116035 邮编:100027 京ICP备13014377号-12